介入笔记

介入笔记

结构:

柔软尖端(soft tip)

连接尖端与轴心杆中间段(solder joint)

近端推送杆段

中心钢丝贯穿整个钢丝全长,在远端呈阶梯式或锥形变细

中心钢丝的粗细和变细阶段的长短、方式决定了钢丝的支撑力、推送力和柔软度,中心钢丝越粗,未段锥形变细越短,导丝支持力、推送行越好,但柔软性差; 中心钢丝越细,末段分解变细越长,导丝支撑力、推送力差,但越柔软。

各部分的设计决定了它的调节力:

(torquability/steerability)、通过力(crossability)、头端的柔软性(flexibility)及对后续器械的推送力(pushability),支撑力(support)。

介入导丝的设计

外径:0.014”

长度:180-195cm(RX球囊);300cm(OTW球囊);导丝远段30-40cm构造最复杂。

导丝性能参数

支撑力: 垂直导丝用力使得导丝发生弯曲的力

柔韧性: 导丝本身随血管弯曲程度变化的能力

跟踪性: 导丝沿血管解剖结构走行的能力

扭控性: 从导丝近端到导丝尖端传递扭矩的能力(目标是1:1传导)

触觉反馈: 从导丝近端感受导丝头端接触物体及对物体性状的反馈

可视性: 导丝局部不透放射线,利于导丝在体内的定位

核芯直径

核芯直径较细: 支撑力较弱, 柔顺性好, 跟踪性好。如: Whisper Ls。

核芯直径较粗: 支撑力强,适合输送器械及拉直迂曲血管,扭矩传递更好,如: BHW(Balance Heavy Weight)。

核芯锥体

核芯锥体较短:导丝有稳定的支撑力, 但易发生下垂, 常见于较强支撑力的导丝设计,如: Extra S' port。

核芯锥体较长: 增强导丝跟踪性, 不易产生导丝下垂, 多用于针对迁曲血管设计的导丝,如:Traverse。

流线型核芯锥体: 支撑力改进, 锥体设计使跟踪性最优化。如: Pilot。

核芯材质

不锈钢: 传统导丝核芯材质,较好的支撑性、推送力和扭控性。如: HT Floppy II。

镍钛合金: 记忆金属,弹性好,防止导丝扭结,柔顺性和耐用性好。如:BMW。

强化型不锈钢: 新型不锈钢材质,比传统不锈钢材质更强韧,更耐用,操控性和跟踪性好。如: Advance。

头端设计

Shaping ribbon: 增加柔软性,易于塑形。如: BMW Universal Ⅱ。

Core-to-tip: 良好的触觉反馈,易于操控,头端较硬适于通过阻力,较大病变。如: Cross IT。

护套

弹簧圈护套: 良好触觉反馈,操控性较好,增强导丝可视性。如: Advance。

聚合物护套: 聚合物护套使导丝表面更光滑,减小导丝的通过阻力,提高跟踪性。如: Whisper MS。

涂 层

√ 使导丝表面更光滑,提高跟踪性;

√ 减少器械之间(球囊/导丝、支架/导丝等)的相互摩擦力;

√ 按物理性质不同分类:

疏水涂层: 抵制水分子形成“蜡状”表面; 一般用于导丝的近段。

亲水涂层: 吸引水分子形成光滑的“凝胶状”表面; 目前绝大多类市售导丝产品的远段均为亲水涂层。

尖端设计

1)柔软螺旋头端的设计(soft floppy tip): 轴心未达弹簧缠绕圈帽端,靠一细钢丝连接: BMW,柔软,适合扭曲病变,对血管损伤较小,但调节力和通过力较差,不适合闭塞病变。

2)轴心直达弹簧圈帽端的螺旋头设计(soft core-to tip)例如ATW,因其一根轴心至帽端设计改进了导丝的尖端操纵性能即调节能力,适合扭曲、成角和经支架网孔穿入边支的操作。

3)金属轴心多聚酯外包裹及超滑涂层的尖端设计(polymer tip with lCEcoating),如PT系列,crossNT。导丝尖端为超滑尼龙头,通过力较好,适合钙化、长扭曲闭塞病变。

中间段设计:

1)根据中心轴直径不同导致导丝的传送强度不同。

2)中间轴渐变形式的不同决定导丝的通过扭曲病变的能力和操纵性不同,锥形渐变,推送力的传导较为均匀,相比于阶梯式渐变更容易通过扭曲和成交的血管病变。

3)减少中间段摩擦力方式直接影响导丝的通过能力,一种是金属丝缠绕以点状接触血管内膜方式减少摩擦力,另一种是以多聚酯加亲水涂层的方式减少摩擦力。

4)中间段与两端的连接方式决定导丝的综合性能,整体轴心设计操控性和通过性优于多点焊接的导丝。

近端推送段设计

一般采用0.0135—0.0140设计英寸金属材料

不同病变指引导丝的选择

相关推荐

打拳很挣钱?拳击教练为你揭秘:中国拳击手真实收入和生活现状
64位处理器手机有哪些?64位处理器手机推荐介绍
宫高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爱享365

宫高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 07-06 👁️ 6409